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位列其中。十八大以来,“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从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到“史上最严”新环保法的实施,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的重视和推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此次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更昭示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美好前景。
绿色发展是一种崭新理念。“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绿色发展首次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被纳入并系统化。绿色发展理念是古今融合、东西交汇的新的发展理念,既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生态智慧的朴素呈现;又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生态伦理与时代特征的有机结合。五中全会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一系列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一方面着眼城镇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自然岸线协调并进,实现了对陆地海疆全方位的覆盖统筹。另一方面,用指向具体的现代能源体系,为绿色发展提供了着力点、动力源。从环境治理层面看,全会还提出了不少落实手段:“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绿色发展,水利需先行。近期我院正作为技术承担单位编制《山东省水资源利用综合规划》,适逢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规划编制组成员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规划报告的各个章节。
一、树立绿色理念,践行“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治水要统筹自然生态的各个要素,要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看问题,统筹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等。本次规划报告编制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把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考虑防洪、供水、灌溉与各种自然生态要素的关系,协调解决好水资源的“瓶颈”制约,构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深化落实“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
二、严格控制源头,追求“绿色增长”
控制源头,就是狠抓调结构、转方式,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国民经济发展指标预测是进行水资源需求预测的基础,本次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考虑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镇化进程、人口政策等因素,结合近年来国家批复的相关中长期发展规划,全省以及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提出不同水平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按照国家、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切实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有关要求,参考发达国家、地区三次产业比例情况,结合近年来我省服务业占比正逐年大幅提升的实际,规划年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规划到2020年、2030年,我省三次产业比例分别调整为7:43:50、5:40:55。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业占比大大增加,高耗水工业占比明显减少,有利于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三、努力治理环境,增进“绿色福祉”
规划全面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我省贯彻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一是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全面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油、电镀、农药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二是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三是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四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通过规划的实施,到2020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00万吨/日,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2.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90%,近海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95%以上;到2030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00万吨/日,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9%,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95%以上,近海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99%。
四、狠抓用水效率,坚持“节水优先”
规划严格落实国家、省关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关精神,强化水资源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依法建立与最严格土地保护、最严格污染防控同等效能的水资源节约保护体系。强化“三条红线”管理,逐级细化跨行政区河湖库水量分配方案;完善省、市、县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体系。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全面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快建立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逐步完善各类取用水户在线监控体系,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用水效率管理,适时修订完善用水定额标准体系,严格计划用水,落实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制度。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严禁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
通过规划实施,测算到2020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76.59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15%;到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01.84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20%以上。
通过规划实施水源涵养工程、水资源污染治理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生态河湖治理工程、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程等,到2020年,全省林木绿化率达到27%,城乡重要河道基本保有生态基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2.5%,现状浅层地下水超采量全部压减,超采区面积逐步缩小,深层承压水超采量压减5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90%,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70%。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水环境状况全面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生态文明基本建立,“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山东目标基本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