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梦”的旋律响彻神州大地之时,在现代水利的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水利人梦想开始升华――筑就山东水利的“绿色梦想”,为“中国梦”添上一抹清新的绿色。就从这一刻起,追寻“绿色梦想”的脚步,已铿然作响在齐鲁大地的山山水水!
纵观山东省的治水历史,曲折悠长,成绩斐然。战国时期,为防御黄河洪水泛滥,已修筑堤防。西汉时期,兴建了大型的引水灌溉工程,灌溉面积达万余顷。北宋初年,开挖广济河,以沟通豫鲁间水运。南宋初年,开通小清河,至今800余年。建国后,山东省水利事业发展迅速,兴建了打渔张引黄灌区、峡山水库等一大批利在千秋的水利工程。
从山东省水利建设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水利工程数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水资源的利用也趋向综合性,除了传统水利具有的防洪、灌溉等功能之外,还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相关。原水利部长汪恕诚曾提出了治水事业的三重境界:依靠工程措施解决中国的水问题,是第一重境界;依靠制度建设解决现实中的水问题,是第二重境界;通过生态措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治水事业发展的最高境界。近年来,山东省的重大水利工程举措都围绕生态环境这一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开展而来,实践出真知,只有走上生态之路才能铸就水利人的绿色之梦。
让我们历数山东省的水利资源,湖泊、河流、泉水、湿地、滩涂等种类多样,资源丰富。历史与现代、景观与工程交相辉映,构成我省别具一格、积淀深厚的生态水利画卷。然而丰富的资源面临的确实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多数河道成为纳污排污通道,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原来单一的河道治理模式,无法解决水系面临的诸多污染及生态问题。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建设标准较低和自动化调度管理水平较差等问题。水生态恶化成为了制约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
我是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的一名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景观设计工作,如何在水利工程中展现生态水利是摆在我们眼前的突出问题。首先是树立绿色生态理念,在设计中抛开原有的硬质化、渠道化的设计思路,采用生态理念规划,将生态环境需求与工程需求相结合,解决民生水利需求的同时,让河道、湖泊回归自然形态,展现其水波荡漾、鸟语花香的天然风貌。其次是生态开发,在保证水利工程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湿地建设等多种措施,进行水体修复,实现了水体清澈湛蓝,透亮洁净。最后还要重视生态保护,在水利工程管辖范围内,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为生物提供完备的自然环境,只有动植物栖息、繁衍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改善,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在我们的蓝图下,绿色梦想的轮廓随之清晰,未来的生态水利将是这样的:上游的“绿色水库”形成的调蓄系统有效地调节水资源;中游河流碧波荡漾、岁岁安澜;下游的生态农业,不施有害农药,无污染。完善的农村供水体系,让所有的农户都用水无忧、饮水安全;建成水土保持体系,让所有的山岭、沟壑都绿意盎然、溪流潺潺。水资源管理实行自动化测报,真正实现绿色、健康、有机发展。
新一代水利人开拓思想,扩展思维,践行着“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用智慧和汗水书写新的治水历史,用新的治水理念守护着我们的生态家园。然而历史的书写总是需要付出的,华灯初上,我们的办公楼灯火通明,没有城市的喧嚣,听到的是键盘的敲击声和鼠标的滑动声,电话铃声犹如归家的敲门声敲打在伏案工作的水利人心上,今天不能回家吃饭了,明天不能送孩子上学了,下周不能去……一句句对家人不能兑现的诺言,都化作了为实现现代水利绿色之梦的基石。
作为一名普通的水利工作者,见证着山东水利人在追寻梦想过程中不分昼夜的伏案,烈日炎炎下的执着,早出晚归的奉献,这就是山东水利人的特质: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迎难而上、争创一流。正是这种特质,把急功近利的年轻人打磨成甘愿耕耘于偏远山水间的平凡水利工作者,正是这种精神特质,引领着每一个平凡的水利人不断前行。
梦想照进现实,我们任重道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振奋人心。与水和谐相处,有意识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就一定能实现。我们水利人不仅要有绿色的梦想,还要踏踏实实的付出努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唯有锐意进取,勇往直前,把握机遇,真抓实干,才能谱写出绿色和谐的山东水利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