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离开校园,踏入我院那一刻,仿佛一个剧本戛然而止,而另一个剧本缓缓展开。带着二十年的知识积淀,我开始在新的剧本上演绎青春梦想。初入社会大学堂,心中涌起些许的浮躁、彷徨与焦虑,在领导、同事热忱地关怀和帮助下,我逐渐沉静下来,端正思想和心态,认真梳理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逐步强化由学生到社会职员的角色转变。
从今年2月份入职至今,转眼已过去4个月。回首这4个月的工作状态,其发展变化恰如这气候变化一般,由平淡的冰冷逐步转变为忙碌的火热。在这平淡与忙绿之中,我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其中有几点感想浅谈如下。
首先,态度严谨,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实事求是、严谨认真是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养,作为一名水利工程设计从业人员,更加需要保有这种素养。在院里工作近4个月以来,从我接触到的各项设计工作当中,都能深切感受到保持该素养的重要作用,如水工结构计算的每一个参数的确定,容不得一丝马虎,它直接关系着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及经济性等方面。以这种素养为基础,接下来就需要思考如何厚积薄发、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如何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效益的问题。在工作中的问题与在书本中的显著区别在于,实际问题没有明确的已知条件、没有机械的解题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需要转变思维方式,结合规范规定,在诸多资料中,找到有效资料作为已知条件;在诸多求解方法中,找到最适用的方法作为计算方法。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忽略经验的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
其次,明确目标,保证工作效率。我曾读到一句话,“只有把个人的努力与目标紧密联系,才能激发出强大的动力”。明确工作目标,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即使做不到直线逼近,也能保证曲线到达。在院里组织的素质拓展运动当中, “汉诺塔”这个项目真实反映了这一道理,活动中每一组的成员都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而达成目标的过程虽然有波折,但是最终达成了目标,使得团队的努力得到回报。明确正确的目标,谈工作效率才有实际意义。记得我刚入职的前2个月,有一种“百废待兴”的感觉,仓促的复习基础知识,而没有和工作内容建立起有效的联系,结果有“雁过无痕”之感,等到理清了工作内容之后,不得不再次捧起书本,而工作效率已无从谈起。工作要讲效率,当前时间成本越来越高昂,尤其是我们水利设计行业。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提高效率既要讲方法,也离不开经验的积累和个人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即使工作再忙碌,也应挤出时间,沉浸在书海之中,汲取营养。
再次,勤学好问,培养向领导和优秀同事的看齐意识。在我刚入职半个月左右的时候,田处长找我谈过一次话,田处长以其自身丰富的阅历,给予我在生活和工作中诸多建议,其中就包括一条,即“多与人交流”。作为一名工作新手,遇到问题在所难免,这就要求我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另一方面要多与同事交流,多向领导和优秀的同事学习,向他们看齐。遇到问题多与人交流,相比于个人埋头专研,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前一段时间,我在绘制一批钢筋图的过程中,多次遇到钢筋布置形式拿捏不定的问题,一开始我自己找案例、查规范等,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后来我尝试着向同事请教,谈话间,诸多问题很快解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过分依赖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应当加强自身的主动学习,虽然这会消耗可观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最后,敢于担当,做好本职工作。入职以来,我参加了几个项目组,作为其中的一员,就意味着要分担一份责任,虽然职责的大小因人而异,非主观可控,但是工作质量的优劣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工作态度。作为新职员,无任何工作经验,当面对任务分配时,有时会出现畏惧、退缩,甚至逃避责任的心理,我在某种程度上有过这种心理,一般当任务的具体内容及工作路线明确之后,这种心理作用会随之烟消云散。同时参加几个项目组,工作难免交叉并行,这就要求我时刻保持清醒,理清工作的主次缓急,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好高骛远,保证工作质量。一个项目组,一个工作目标,责任同担当,效益共分享。
以上几点内容即为我入职4个月以来的工作感想,其中的片面与不足,还请领导和同事指正。我处“设计产品质量专题会议”会议纪要中,李贵清总工指出,“二处不养闲人”。这句话时刻鞭策着我不断前进,努力在实际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工作的剧本已然展开,前方长路漫漫,我唯有永不止步;未来困难重重,我唯有知难而进。时不我待,我要加倍努力,为我院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